English

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

1999-06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

上海的发展,不仅体现在鳞次栉比的摩登大厦上。在遍布城区的学校,“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”已成为上海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。

1998年新华书店向闵行区教育局发出“求援信”,信中说:“近年来,我们书店在区内中小学教学辅助资料的订阅发行方面,遇到了较大的困难,广大中小学订购的教学辅助资料呈逐年下降趋势,每年比前一年约下降30%……”从这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已在浦江生根。

现在的闵行区是由原闵行区和上海县合并而成。1997年开始,进行了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“闵行模式”。

在闵行区,每一个学生仿佛一棵自由生长的小树,没有“优生”、“差生”之分,同样享受阳光雨露,他们互相依傍,叶叶相牵,有着足够的生长空间。

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,是全面发展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实现方式。对此,上海教育界的人士有着精辟的见解:“学校教育对学生整体而言,要有统一的内容和要求,即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。但是统一的内容和统一的要求在学生身上就得个性化。素质教育应当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。”个性发展不单单在课外,许多学校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“引爆点”,取消传统的座位排列方法,代之以多种形式的排列方法:马蹄型、花朵型、蝴蝶型、四角型、双排型、川字型、山字型……座位排列方式的改变,带来了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教学氛围,便于教师走下讲台,来到学生中间,同时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双向交流。目前全区有近80%的小学采用了新颖的排座方式,并且每节课都留有30%的时间,让学生思考、练习、讨论、质疑,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。

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,上海市各区除加大对教育投入、依法治教外,还为教育部门“减压放权”。闵行区提出“三给两不”:给权、给钱、给人,不拿升学指标压教育局,不拿升学率考核校长,而是利用人大、政协、督导室来了解教育对本区居民整体素质提高,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,公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等状况,为教育发展创建宽松的环境。在教育内部,真正实行校长负责制,让校长成为名副其实的法人代表,真正改变了“大校长(局长)”指挥“小校长(校长)”的局面,解除了基础教育的“紧箍咒”。

中招改革一直困扰着教育部门,但有两件事使闵行人对此豁然开朗。一次,教育局领导到了北京,在商场里基本见不到上海货,引起了他们的深思,发现上海货的产品质量有所下降,缺乏竞争力,它可能与上海技工的素质下降有关联;又一次,参观汽轮厂,介绍中谈到一些用新技术改进后的部件,尽管设计再好,工艺水平达不到,还是上不去。又引起了他们的思索:关键在于技术工人的素质。这些表面上与教育没有多大联系的经济和生产领域的现象,却给了他们新的视角,使他们逐渐找到了新的思路,一种想法朦胧地诞生了。办教育不能只培养几个尖子,要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,当工艺师,改善一线工人的素质。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,使他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志向。

1994年起,在闵行区形成了称为“扬长分流,多次选择,走成功之路”的新的招生制度。对于学生来说,任何一种选择的结果,带给他们的都是“成功者的心态”,都是自己希望得到的和乐于接受的结果。尤其是进入技职校的学生,过去不可避免地存在的“失败者的心态”,现在一扫而光。“人人成才”在闵行决不是一句空话。

“各级各类学校都是平等的”这一在应试教育之下不可能产生的观念,在上海市不少区已成为无须争辩的事实。所有学校的生源各具特点,尤其是技职校生源的质和量,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。闵行区考生首选参加技能测试,进入技职校提前录取范围的人数比例,1995年为36.16%,1996年为70%,1997年为77%。

普陀区是上海市普通劳动者集聚地之一。原来素质教育的落后,几乎使该区的各项工作步履维艰。1993年,普陀区在区内中小学开始实施素质教育。通过盘活教育资源,办好每一所学校,为实施素质教育夯实基础;以加强薄弱环节为切入口,大力推进素质教育;集中力量,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从而使全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整体推进,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。3年来,总共投资1.38亿元用于薄弱学校更新工程。到1998年全区基本完成了薄弱学校“更新工程”,同时按照学校设点布局规划的整体性,加强新开发小区学校建设。

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,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。他们首先砍断“追求分数、频繁考试、大面积补课和过重课业负担”四条绳索,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环境,创设良好的运行机制,明确课堂教学以创新教育为灵魂,以学生发展为本质,做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,有利于学生充分地构建健全的人格和个性,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,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、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。冲破以教材为本、灌输式教学、一言堂模式化、过程程序化、授课表现化的束缚,以创新教育为灵魂,真正落实“以学生发展为本”。

近年来,上海市教委积极倡导和鼓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,改进学业评价体系,经过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,中小学的学业评价正在由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,出现了南市区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改革为中心内容、徐汇区以教育质量效益目标为主要内容等多元办学评价模式;静安区取消小学百分制,推行等级分制,试行学业、认知、情意、兴趣爱好等四方面的综合评价;闵行区实行取消百分制、留级制和学生座位矩阵式排列,建立了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系统。各区县不再用单一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,不再给任何学校有升学指标,从而使上海高中阶段的招生正在逐步形成多次机会、双向选择、多元评价、多元录取的制度与模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